公司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Xw42]钢企需深化改革 没有退路

作者:XW42模具钢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4-09-02

[Xw42]钢企需深化改革 没有退路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下降310元/吨,销售利润率仅为0.41%,6月末资产负债率为69.27%……这一系列的数据,都透露着钢铁行业生存环境的艰难。即便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有盈利几十亿元的钢铁企业。
 
        实际上,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管理制度的竞争。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在机制体制上作出调整,再好的装备优势也会逐渐丧失,再雄厚的技术力量也会被削弱。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钢铁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例如,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钢铁行业不断探索,产生了首钢承包制、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一大批红遍全国的管理创新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以加强科学管理为主。当时,一批钢铁企业被列入了国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基本上实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一批钢铁企业被列入了国家企业集团试点;一批钢铁企业还通过上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企业改革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企业管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为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在这一时期,宝钢、武钢、鞍钢等企业完成了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一些企业增加了外部董事比例,深化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了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可以说,通过近几十年来的企业改革,我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今天,面对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考验,钢铁企业在管理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已日益凸显。比如,在一些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革步伐缓慢,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等等。
 
        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规模就是利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钢铁企业必须从注重产量扩张的规模效益向更加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以这样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已经进行过的改革,如完善集团治理结构、三项制度改革等,难免由于当时内外部相关因素没有到位,而进行得不彻底、不到位。目前,在市场的倒逼和改革创新的导向之下,重提并且深化这些改革是进一步释放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钢铁企业当前盈利能力的缺失是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和钢铁企业管理模式与这种环境的不适应、不协调造成的。从外部看,国家政策正在致力于改变造成产能过剩的外部环境,而从企业内部看,必须通过改革适应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如改变高盈利时期的生产组织模式、构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营造适应市场的科研创新体系等,这些都是钢铁企业深化改革必须完成的“功课”。
 
       当前,已有不少钢铁企业的改革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如宝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升人事效率,实现员工的能进能出;变革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做到收入的能增能减。鞍钢旗下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鞍钢重机公司合资组建鞍钢铸钢有限公司,迈出鞍钢试点内部混合所有制的重要一步。武钢大力推进钢铁主业、相关产业等6大方面98项内容的改革。河北钢铁集团扎实推进产线对标工作,推广直面市场、直面客户的特钢营销模式,用全球化的视野推进国际化战略。渤海钢铁全力推进4家核心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产权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全力推进开放搞活、企业上市和压缩管理层级三项工作……各个企业以动真碰硬的勇气,以“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的精神,不断使改革向纵深推进。
 
        当然,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会没有阻力,也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深化改革,我们已经没有退路。
 
        30多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克服了无数困难,创造了大量宝贵经验。这一次,我们又一次走到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重要关口。坚持改革,大胆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完成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中国模具热处理技术进步表现
下一篇:模具钢市场需求量热 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最新文章推荐

购买咨询

服务热线

13913190686